2月18日,钟南山院士出席广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在会议上钟南山院士强调:下水道的通畅,极为重要。
为何钟南山院士着重强调:
下水道的通畅,极为重要?
钟南山院士说:“最近香港青衣长康邨康美楼发生的同一建筑两人感染新冠肺炎,怀疑与该楼下水道的污染有关,结合2003年“非典”时淘大花园的教训,“特别是我们已经从患者粪便中分离到活的新型冠状病毒,提示我们下水道可能是一个新的传染源。”
下水道传播机理是什么?
钟南山的看法是,新冠病毒并不是因为消化道吃进去感染,而是
粪便等污染物滞留在下水道干了以后里面还带有病毒,经过鼓风吹到空气中以后,气体再被人吸入(也可以叫它气溶胶),就产生了感染的风险。这应该是最合理的解释。
香港下水道传播案例
据了解,
2月10日,香港特区政府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公布,由于确诊的第42例病例与此前确诊的第12例病例都居住在青衣长康邨康美楼07号室,特区政府当晚撤离了该大厦数十户居民。
香港特区政府环境局副局长谢展寰指出,该大厦的设计是用同一条粪渠接驳,且粪渠接驳一条排气管,而排气管是在室内,但并没有完全密封,因此不能排除可从排气管传播病毒,需由工程师再作检查,暂时不能排除其可能性。
而在2003年SARS时期,香港淘大花园小区确诊SARS病例321人,占全香港确诊病例的1/5;其中42人死亡,占全香港死亡病例的1/7。这42名死亡病例中,有22名来自E座,大部分是住在7号和8号垂直排列的单元。
世卫组织调查发现,在淘大花园,病毒上下楼传播的途径之一是下水管道。
2月19日,国家卫健委发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中,传播途径在原来基础上新增:
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气溶胶传播可能。
通过以上两个案例及国家卫健委新公布的最新传播途径,大家应该提高警惕,注意个人和家庭卫生清洁,保持下水道通畅。
如何防控马桶和下水道气溶胶传播?
一、防止冲洗马桶产生气溶胶传播
冲马桶的时候,要盖上盖子,因为冲马桶形成大量的气溶胶。冲完马桶后,还可以用消毒剂清洁马桶盖。平时不用时候,马桶盖要盖上,防止气溶胶从下水道上冒出来。
二、防止下水道造成楼上楼下传播病毒
专家认为,如果管道没有裂缝,那么风险不大。但如果居民想要进行下水道消毒的话,可以在每天晚上没有人使用的时候,用84消毒片或84消毒液放进下水道或马桶里。
三、防止地漏气溶胶传播
用塞子把下水口堵上;或者往下水口倒杯水,保证弯头里有水。如果倒水,只需要每天把一杯水倒在里面,直接往地漏上泼洒就行,加到水开始从地漏满溢出来即可。
有条件可以倒入消毒水,进一步预防毒害侵入,还能抑制积水里滋生细菌。这就是防范气溶胶通过地漏传播的有效解决方式!
四、其他居家防控措施
●便后洗手
比起其他防控方法,洗手更加重要。
●勤消毒
每天用含氯消毒液(如 84 消毒液)清洁厕所一次,使用消毒液稀释配比,可以参考产品说明书。
特别需要注意清洁「高频接触」的地方,洗脸台,坐便器,门把手等。
●勤通风
卫生间要保持开窗通风,建议每天开窗通风3次,每次半小时以上。不能自然通风的可采用排气扇等机械通风。
●建议使用空气净化器
新型冠状病毒的尺寸为直径0.06-0.14微米,新冠病毒虽小,但不会单独存在。
它总是附着在较大的颗粒物,或者与飞沫一起形成较大的气溶胶(
直径 0.001~100微米)。
空气净化器中的HEPA滤网是由非常细小的有机纤维交织而成,能够过滤空气中病毒气溶胶颗粒物。
华为荣耀亲选生态品—净诺抗菌除醛空气净化器,采用H12级HEPA滤网,过滤PM2.5及0.3微米以上颗粒物,单次过滤效率达99.5%。
![](/uploadfiles/2020/02/20200228154909599.jpg)
目前大部分地区天气比较寒冷,室内还需要开暖气,又不能长时间开窗,使用空气净化不仅过滤病毒气溶胶,减少病毒气溶胶浓度,降低室内人员感染几率,同时还能除雾霾,杀灭细菌。